1. 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波動影響了員工的工作心情。主管應懂得做好情緒管理,並且有挫折容忍度。不要自己開會時被主管責罵,回到辦公室就給部屬不好的臉色看。也不要讓自己的情緒高低起伏,讓部屬無法捉摸不定,無所適從。導致部屬跟你報告或討論事情,還得視你的心情好壞來決定,甚至要先幫你穩定情緒,平復心情。
2. 不要讓員工花時間去猜測你的心裏到底在想什麼。明確具體的溝通和坦誠開放的溝通氛圍是避免溝通產生誤解的最好方法。我常覺得,在中國文化中,部屬最辛苦的事是要去猜測主管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因為主管往往不願意把事情一次講清楚。這有可能是主管希望給部屬一些空間去發揮,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也有可能是,主管自己對這件事不是很清楚或仍不確定應該怎麼做最好。但,不管原因是什麼,把自己的想法和期待明確的溝通和部屬溝通是不浪費彼此時間的最好方法。
3. 不要因為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去干擾到員工自己調整好的工作步調。每個部屬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且都有時間的壓力。能不打擾部屬就不要去打擾他,特別是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分辨事情輕重緩急,給予部屬完整和充裕的時間去專注在待辦事項上,營造一個不被打擾的工作環境,是主管的責任。
4. 如果已經有明確的工作截止期限,不要一直去問他或催他,這件事情你做得怎麼樣了?什麼時候可以完成
? 每個部屬都希望主管信任他,給他充分的工作自主權和自由裁量權;每個部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進度安排和工作規劃,部屬都希望按照自己的工作步調去做事。主管應該做的,是去了解關心部屬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支援去完成要做的事。當然,信任是個雙向的過程,部屬也要用行動力和成果來證明自己是個值得信任的人,交代給我的事我一定會如期完成。
5. 已經開會確定的事,盡可能避免朝令夕改,不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想法。若部屬跟你每次開會後的結論都不同,將會使員工無所適從,也會讓部屬做很多白工,浪費了寶貴時間。當然,環境的瞬間變化或顧客需求的改變,導致事情有所變化,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比較不好的狀況是,主管自己忘了曾經這樣指示過或自己未搞清楚狀況或搞懂事情前,就交代部屬去做,那就無形中浪費部屬的時間,徒增部屬的困擾。
6. 不要拿A員工的提案或想法,去問B這樣做好不好,或問B有沒有更好的意見。應該要做的是,大家一起開會討論,集思廣益,產生綜效。私下的溝通往往容易造成誤解,或部屬的不當聯想。更何況,部屬間有關於這類的訊息流通往往都很快速。當然,更糟糕的是,主管把部屬的提案或想法修正後直接當成自己的提案和想法提出去,完全不提或直接忽略部屬在這個案子的貢獻。
7. 好漢不提當年勇。在教導員工時,不要老是提以前我在xx部門或xx公司時,遇到這樣的事情,是怎麼處理的。經驗固然可貴,但劇烈的環境變化,時空背景的不同,事情的做法會因人事時地物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時事情的做法更需要創新,畢竟那是 ”以前”。更何況,現在的年輕人,最討厭主管倚老賣老,老是提過去怎樣怎樣。經驗不是無用,而是經驗需賦予新的意義和內涵才是寶貴的經驗。
8. 不要不懂裝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高科技時代新知識不斷地產生,我們不可能窮盡了解所有的知識或者技術。不懂的,就好好傾聽,好好地再去學習或查閱資料。不懂裝懂的結果,只會讓部屬去質疑你的領導威信。更嚴重的是,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
9. 不要讓部屬瞎忙,不知道為何而戰,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交代部屬任何事情前,要給部屬清楚的目標,讓部屬了解會有什麼樣的具體產出或结果,或能產生的影響,在整件事情中,部屬扮演的角色是甚麼? 這樣部屬才能了解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才會覺得他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才會全力以赴。
10. 不開無意義又冗長的會議,耽誤部屬寶貴工作時間;特別是那些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會議。適當的會議是必要的溝通管道,也是凝聚共識,貫徹執行力的必要工具。但未經審慎規劃思考,動不動就召集部屬開會,也不篩選與會成員,就會耽誤部屬工作時間,拖累工作進度。思考一下,一週有多少時間是花在開會上面,有多少會議是真正有意義的;有多少會議時間是可以省下來的。
(李弘暉博士,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