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世代管理系列專欄 : 與其消極抱怨,不如積極面對 】
不要把問題全歸罪在年輕世代上
很多人對年輕世代一直有著固定的刻版印象:草莓族、媽寶、自我中心、無挫折容忍度等。這或許是事實,但難道他們沒有我們所沒有的優點嗎?若用同樣的標準來評核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有著相同的狀況,只是沒有被放大檢視而已。
老師常愛批評學生愛遲到,可是也有很多老師上課也是常遲到。前陣子有教授在抱怨,學生在連假前後不來上課,但在臉書上卻不斷出現出遊打卡的照片動態。但若我們自省,有些老師不也是如此,連假前後調動課程,或用考試、作業等方式來延長自己的假期,只不過沒有打卡而已。
或許這一輩的我們該思考的是,當我們在抱怨學生愛翹課,上課打瞌睡;可是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活,誰沒年少輕狂過,只不過環境背景不同,對每個人期待也有所不同,但我們卻可能用了相同的標準在評斷不同環境背景下的人事物。
當然,在這裏,我不是要評論是非對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假如我們得一定面對這個年輕族群,我們要思考的應該是積極面對他們,好好管理他們,善用他們的優勢,而不是只看到他們的缺點,整天消極的抱怨。因為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抱怨只會造成更大的溝通障礙,擴大彼此的鴻溝。
老師常愛批評學生愛遲到,可是也有很多老師上課也是常遲到。前陣子有教授在抱怨,學生在連假前後不來上課,但在臉書上卻不斷出現出遊打卡的照片動態。但若我們自省,有些老師不也是如此,連假前後調動課程,或用考試、作業等方式來延長自己的假期,只不過沒有打卡而已。
或許這一輩的我們該思考的是,當我們在抱怨學生愛翹課,上課打瞌睡;可是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活,誰沒年少輕狂過,只不過環境背景不同,對每個人期待也有所不同,但我們卻可能用了相同的標準在評斷不同環境背景下的人事物。
當然,在這裏,我不是要評論是非對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假如我們得一定面對這個年輕族群,我們要思考的應該是積極面對他們,好好管理他們,善用他們的優勢,而不是只看到他們的缺點,整天消極的抱怨。因為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抱怨只會造成更大的溝通障礙,擴大彼此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