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沒有傾聽員工聲音的會議不叫溝通



 
 
 
某位新手主管生著悶氣,很無奈的說,都開過四、五次會議了,怎麼可以批評我沒有溝通。問題是會是開了但別人的意見你聽進去了沒有。若四、五次會議永遠繞著自己的意見走別人的話你也聽不進去最後的結論還是自己的意見這不叫溝通只是指令的傳達而已。

 

領導者的溝通角色,雖為資訊的創造者;但領導者的溝通責任,是創造組織內開放的溝通氣氛 ,並建立組織 「對話」(dialogue)的機制。開放的溝通氣氛,意味組織內各階層的人員都能分享組織各類資訊,其目的在於打破組織的藩籬與階層體制,傾聽各階層員工的聲音,這也是 「知識管理」的基礎。而所謂「對話」是指透過雙方的彼此了解,分享不同觀點,達成共有共享的溝通意義。這是組織重要的溝通機制,更是尋求與追隨者合作一體,共享組織意義與價值的最好溝通方式。


 

重視員工,是領導者應具備的溝通理念。不重視員工的領導者,極易忽略員工在組織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更遑論能注重與員工的互動與溝通。唯有領導者將員工視為組織的資產、組織中最重要的資源,領導者才會去傾聽員工的聲音,重視員工的專業,做好與員工的溝通。領導者要了解,有效的溝通就是連結員工、員工的工作,與組織的願景和策略。而連結員工與策略將成為企業必備的重要能力,也將成為組織競爭優勢的來源。唯有重視員工的領導者,才會主動扛下溝通的責任,並帶動組織與員工的溝通、互動,建立良好的合作、雙贏關係。

 

中國人會議溝通的模式多半是領導者意念的傳達。領導者多花很多的時間在發言闡述自己的理念與想法。這不見得是錯的因為願景的溝通與傳達對領導者也是重要的。但重要的是會議的氛園及會議的文化。參與會議者願不願意就自己的專業提供專業的意見、看法且勇於發言不會在找風向球一味的附合領導者想法。而領導者願意鼓勵發言用心傾聽,心胸開放的願意接納不同的看法與意見中國人的「虛性和諧」所有個溝通與不同意見都是從走出會議室開始的現象就是一種不良會議溝通的最佳寫照。

 

美國GE公司領導人傑克.威爾許 (Jack Welch)曾提過:真正的溝通是一種態度,一種情境,是個互動的過程;它需要長時間的交流互動,才能建立共識。」會議溝通是組織中每天必然發生的活動,也是發生頻率最高的組織活動。雖然有許多的會議溝通技巧與策略,可協助領導者提高會議溝通的品質,但若領導者不能建立正確的會議溝通理念,多傾聽員工的不同聲音那所有的會議溝通可能都只是表象,無法真正展現溝通的功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李弘暉,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博士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領導暨人力資源學程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