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時代,重視機器化大量生產,組織所面臨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所有的重心皆放在生產活動上;組織管理的觀念強調控制(control)。因此,領導者為達成控制的目的,遂以行政(administration)為其領導管理的基本策略。在「行政」的大框架中,領導者透過嚴密與複雜的法規制度來控制員工,達成領導管理的目的。
在當時的穩定環境中,「行政」的觀念的確可達成一定的目的;但也在部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反制下,逐漸造成組織與員工的惰性。政府組織之所以被批評為官僚與惰性,即是過度強調行政的結果。
隨著時空的移轉和外在環境變化與需求下,僵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已逐漸無法應付組織需求,人與事的問題逐漸浮現檯面。於是組織必須開始以較彈性與策略性的管理觀點來解決管理上的問題,大量的中層管理人員便應運而生,協助組織的管理。
無奈資訊化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環境變化的速度遠超過組織的想像與掌握。中層的管理者不但不能幫助組織解決管理問題,反而在過去數十年中,製造了更多的管理問題。
許多組織的優秀領導者意識到 「管理」已無法解決現今的問題,必須將 「管理」昇華為 「領導」,才能符合e世代的需求;這即是近年來,「領導」受到事視的原因。這也說明了,在資訊科技時代中,唯有強調 「領導」的組織,才能符合時代的需求與取得競爭優勢。
目前在企業組織中一般普通受到重用的MBA(即企管碩士),其全名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或許正確的翻譯應為商業行政碩士。足見在過去的管理教育中,的確重視行政的訓練。但我們要反問,現在管理學院的教育,還停留在行政的訓練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商管教育早已從行政轉為管理。
的確,過去數十年的管理教育是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管理人才,但不可否認的,組織也發現,過去訓練管理人才的方式,很明顯的缺乏領導的磨練,這也是二十世紀浮現許多管理問題的主因;領導人才的缺乏,實為現今組織的最大挑戰。
「行政」的原理是基於 「控制」,而 「管理」則是開始注重 「彈性」與 「策略」,「領導」的真諦則是扮演「教練」(coach)的角色,以激發員工的潛能與潛質。在e世代中,組織不再需要太多「行政」與「管理」,因為那會使組織產生惰性與形式僵化,組織真正需要的是「領導」,以應付多變的環境。
身在網路經濟世代中的你,仍是一位「行政能力」很強的人,抑或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完全在於你的一念之間。若你仍不習慣領導,建議你先從「少一分行政,多一分管理」做起,再 「少一分管理,多一分領導」。如此,必可將組織帶向成功之路,也可讓自己成為同仁口中優秀的領導者。
(李弘暉,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博士,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領導暨人力資源學程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