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認證」制度的迷思


「認證」制度的迷思:企業不要盲目的追求「認證」制度, 企業的本質遠比「認證」重要. 不好的企業不會因有「認證」而變卓越; 卓越的企業也不會因為沒有「認證」而變不好。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簡稱TQM)的興起,帶動了組織追求品質的熱潮。在許多企業組織的成立宗旨(mission statement)中,「品質」也成了最重要的使命。事實上,組織重視品質不只是正確的,更可為組織帶來許多附加價值。


從消極面來看,組織重視品質,可為組織從預防錯誤產生的觀念中,降低許多因品質不良所帶來的成本;諸如:退貨成本、流失顧客成本,與企業形象損失的成本。


從積極面來看,由於組織品質的文化,可使組織上下重視品質,追求卓越,不斷地持續改善,帶動組織地創新與變遷,創造企業的價值。因此,TQM所帶給組織無形的效益,的確值得重視。


組織重視品質是件值得鼓勵、並應積極推動的事。許多組織也由於重視品質、追求品質,形成其作業的標準程序與重視品質的組織文化,而得到其他組織與顧客的肯定。在這種情況下,給予此一組織某種形式的認可,也是無可厚非的; ISO制度,即是在這種情況下的產物。


對一些建立品質制度、重視品質文化、積極推動品質觀念的組織,給予ISO制度的認定,對這些組織不但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效果,更是一種積極的鼓勵與肯定。亦即ISO制度原本是一種誠實的、錦上添花的制度,是對那些自然而然形成品質制度文化的組織的肯定。


可是久而久之,我們卻發現,由於過度依賴ISO制度,讓許多組織本末倒置,產生「目標移置」現象。太多的組織現在反而只一味地追求ISO制度,忽略了紮實的品質制度建立,更遑論將品質內化成組織文化的一部分。於是,大家為了ISOISO,或在不了解品質的真諦與內涵下,貿然地引入ISO制度。於是為了有ISO制度,組織反而出現了許多繁文褥節,不必要的書面作業,漸漸地空有ISO的認證,而無品質之實,更引起員工極大的反彈,甚至降低了組織的競爭力。使得原本一項良法美意,反而成了眾矢之的。


領導者要了解,品質不是製造出來的,它是在無形中形成的;品質亦不是刻意建立起來的,它是無法透過一些表格與程序形成的。除非品質真正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否則所有品質措施都是虛假的。


領導者也要了解,品質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有ISO的認證,並不一定保證組織的成功。領導者要先釐清:我們為何需要ISO?如何將品質的理念內化到組織裡每個人的思維與行為模式中?否則將會陷入ISO制度的迷思。


ISO
本身是個誠實的制度,值得鼓勵的制度。但ISO是組織自然形成品質的制度與文化後,所給予組織的一種肯定。組織的領導者一定要了解ISO的真正意義,不要在組織沒有品質的文化前,為了ISOISO.,否則組織一定會陷入ISO的陷阱之中。


很多組織為了追求各種認證,不也陷入相同的迷思,反而使認證制度變成一種商業行為。值得領導者深思。

 

 

(李弘暉,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博士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領導暨人力資源學程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